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高校2023届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应切实深化高校产教融合,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从人才供给侧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以推进我省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地实施。

以产教融合破解供求失衡

我省是高等教育大省,共有156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高校57所,专科高校99所)。2023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87万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我省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新增就业人口包含了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年轻人,但考虑到会有两成左右的应届毕业生读研深造,所以在高校人才供给侧与市场主体需求端之间原本是基本平衡的。但在实践中,供需之间存在明显失衡。

市场主体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现有市场主体数量为1024.5万户,约占我国市场主体总数1.63亿户的6.3%。我省产业链较为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近年来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又着力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为省内高校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广大市场主体顺利开展各项业务,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需要依托合格的人才团队。但毋庸讳言,我省高校人才供给侧与市场主体需求端之间确实存在着匹配失当、即“产”和“教”未能融合的问题,实用型人才缺乏,而这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所在。

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深化我省高校产教融合工作,具体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兴办产业学院和全力推进“四新”学科建设等三个层面的内容。

做好深化我省高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顶层设计。我国《高等教育法》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之下,省内高校应当加强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的协同和联动,广泛签署定向人才培养、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产学研交流等合作协议,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积极搭建各种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共建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加强横向科研项目合作,大力推广“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成功经验,将“专创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力将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兴办产业学院。省内高校与市场主体等相关方共建各级、各类产业学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这是产教融合的最有力抓手。不同高校的院(系)可以联合本校或外校的不同院系,积极与行业协会、有实力的企业、主管部门等共建突出专业应用特色的产业学院,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组成特色班级,设计出涵盖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和实训模块,有机嵌入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操训练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产业学院专项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其实现毕业即胜任相关岗位、高质量就业的阶段性目标。

全力推进我省“四新”学科建设。在新工科领域,拥有轴承、矿山安全、粮食等专业突出特色的高校可与省内的装备、材料、食品等传统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在新医科领域,鼓励医学院校学生更多地走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危重救治等医护现场,学以致用。在新农科领域,立足于我们农业大省、中原粮仓的地位,巩固本地高校的生物学等一流学科的优势。在新文科领域,打造有异于传统培养方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训练模式,赓续传承中原历史文化和豫商精神,开创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新局面。由此,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推进我省就业优先战略落地实施。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185786317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one@gdii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