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本学期开学前解聘了76名教师。校方提出了解聘方案,给予N+1(工作年限×平均每月工资+当月工资)的经济补偿,8月份放暑假,学校也会给解聘教师正常开当月工资,可大家还是不满意,一位被解聘的教师吐槽,本来已经为迎接新学期做好了准备,结果在学生开学返校前突然被告知解聘,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着实难以接受。确实教师行业与其他工作不同,一般都是在上半年举行招教考试,如今秋季学期已经开学,想找工作只能等明年。
该学校并不是网传的私立学校,而是公立小初高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当地教育部门对此给出回应,该校确实是公立学校,不过由于当地楼盘开发商对业主许下学区房的诺言,随着楼盘入住率提升,原有学校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开发商出资,学校扩建,就连校聘老师的工资也一直是由开发商负责。
也就是说,这76位教师并非在编教师,而是校聘老师,每年8月续签合同。受大环境影响,开发商经营状况不好,无法再承受这些教师的薪资费用,这才会出现解聘事件。
今年,不仅仅公立的小学、中学开始缩减人员规模,不少高校也开始进行机构改革,其中不乏985、211等知名高校。
10月26日,一所985高校,官宣要进行机构改革:减机构、干部和管理人员。
10月26日,西工大在机构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明确:解决“三多”(机构、干部、管理人员均较多)问题,要分步实施、转大弯不转急弯。“三减”(减机构、减干部、减管理人员)。“三减”中主要是减机关、强学院,同时要强化机关与学院之间的双向交流,破圈层增活力。当然,在“三减”过程中,要做“有温度”的减法,减岗不降级、调岗不降薪等。
近年来,已有不少高校进行大刀阔斧地机构改革,减少机构数量。例如华中农业大学一次性砍掉13个部门;山东大学在2015年完成的改革中减少机构36.9%,减少事业编制人员14.6%,并减少处级干部岗位9.3%。
2018年,清华大学正式启动机构改革,将39个校机关部门精简为33个部门。
同年,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公布了《北京理工大学机构改革方案》。在本次改革中,目的是实现管理机构减少事务性工作,从而让学校的管理体制简约高效;另一方面,让学校的教学辅助力量、服务支撑力量可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将独立设置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从之前的33个调整为20个,一次性砍掉13个机构。调整幅度之大,改革范围之广,为该校历次机构改革之最。
更早之前,山东大学于2015年完成管理机构改革即“三定”工作(定工作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
改革有效压缩了校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处级职数:改革后内设机构减少了36.9%,事业编制人员减少14.6%,处级岗位减少9.3%。
在高校改革中,合同制老师的失业风险会增加,精简人员的前提是单位存在人员冗余、效率低下和财政不落实等问题。因此,在精简改革中,编外人员很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裁减对象。与编制内的老师相比,合同制老师的保障较少,被解雇的可能性较高。
这些问题也值得思考。
最后,硕博选择高校,往往是冲着稳定和自由。
如果有一天它不再拥有这些,即便现在有入职高校的可能,你还会想去高校吗?
以上部分消息来源于网络,请谨慎辨别文中观点。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