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结识一位老人家。他平日里说话极为平常,然而,从他的话语中,我却能体悟到深深的智慧与通透。他就如同一位默默的引路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我。
有一次,我满怀好奇地向他请教:“有没有人会突然之间顿悟,从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呢?”
他缓缓地回答道:“实际上,并没有纯粹靠突然顿悟而看透一切的人。
顿悟往往是禅定功夫逐渐加深,其他方面的修行也达到一定程度,当时间和机缘成熟时,才会出现的一种状态。
禅宗所说的顿悟,只不过是在那个悟的瞬间,看起来像是突然发生的事情。而且,禅宗的修行以见性明心、直指心性为主,这里的‘顿’,指的是顿超次第、豁然开朗,并非什么都不做就能突然顿悟。” “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过于关注顿悟、开悟这些东西。这些概念太虚了,过度关注并无益处。大概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
这个‘顿’字,倒是有点意思。‘顿’就是在豁然、忽然之间发生。古代的祖师们常常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接引弟子,让他们在瞬间获得豁然洞明的境界。
比如踹一脚、切断手指、敲一棒等等,方式五花八门。然后,真的就有人顿悟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本来已经在疑情中进入了专心致志、心念极度专一的状态。
古人参禅修行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懒散,今天有空弄一下,明天玩完了回家再来一下。他们日夜不停地修行,功夫绵密且非常用功。
所以,师父们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点拨,让他们有机会突然进入那个顿悟的状态。很多时候,点拨了很多次也不见得有效,误打误撞就那么一次,可能就顿时成功了。所以叫做顿悟。” “六祖曾说,万法既然都是从心中出来的,那么渐悟也好,顿悟也好,都是一种方法,为什么要区分开来呢?渐悟就是顿悟,顿悟就是渐悟,这两者是一起发生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啊!顿渐之分,其实只是一种权宜的分别。
涅槃与生死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出世间与世间不二,没有对立面,一切都处在中道。人如果觉悟了,当下就会安乐自在。这也是慧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顿悟’思想的关键。但是,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不必过多纠结。因为我们此时的研究,无非是头脑知识性的研究,没有实际的用处。” “我们要学会停止头脑的活动,停止对知识的渴望,对所谓人世思维理性的依赖,让身心自然下来,放松下来,去逐渐感悟顿悟里头的关键——无着。
心无任何可依附者,也无任何点可着落,但又很稳当的那个感觉。那个感觉,常常我们会把它和生活杂事以及我们所遇的变故等事对立起来。
事情一来,怎能没有依附、又怎么能没有着落呢?于是越是对立越是糟糕,粘上去就没有办法扯开了。我们不如试着不对立、不多想,不用概念去定义事情的发生。事情来了,就迎上去,投入到事情本身里去,可是心却和它自然有个距离在。
这个做法体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庞居士的女儿灵照说的‘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那个状态,我们可以去体会体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没有别的了,不需要多余的了,就是这么自然简单。
但是你说你懂了很简单,照此做去,却是另一番光景。因为世界上最难的就莫过于纯粹只做到饥来吃饭困来眠。
我说:那不是傻子吗?那如果这样了,我还要顿悟干什么?我要的顿悟,是飞天遁地放光发神通,是对宇宙人生全知全晓。我不要这个什么饥来吃饭困来眠。
他说:祖师们会告诉你,就是这样,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还能怎样?还要怎样就是你的妄想而已。所以所谓顿悟,其实就是要在一下子,回到这个超级自然的基本状态。
所以这个方向不要盲目,不要过于紧张刻意。一定要靠心去感悟,不是靠知识积累,不是打坐能打多久、腿可以盘多好、念经有多么熟,要去生活的各种事情巨细无遗的里面去感悟。
感悟那个没有二元对立的东西,感悟那个和世界变化无关的那个东西,感悟那个和动静都没有关系的东西,感悟你和世界万事万物的距离。” “顿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你尽量轻松地活在世界上。
我们有太多的烦恼、痛苦、纠结、舍不得、求不得,太多的痴狂迷乱。包括对宗教和修道的饥渴迷乱。
这种迷乱癫狂,一下假如顿时停歇,那就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习惯于在俗世间翻滚妄执,一颗心一直不停地在狂乱奔撞、追逐着。
殊不知,一旦要将自己浮动的心安顿下来,歇息片刻,却难如登天。所有的杂念妄想会来袭击你那个想要歇息的心;所有的是非俗事亦不会放过你想要安顿的心。
人常狂言道:‘人能掌握命运。’但当你静下来时,你会顿然惊觉原来我们的心念一直由妄想欲念牵引着,而非自己。连自己的心念都掌握不了的我们,又何能掌握命运呢?
假若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将这颗狂乱的心安定下来,坚守住自己本心的堡垒来抵御外来妄念的侵蚀,留得一颗明明白白、专注安稳的心。那澄静的智慧即由澄清的心灵中油然浮现,自然就能真切地认识原我的面貌!
所以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这个前提,就是轻松。轻松也可以叫做自然,但自然是状态,轻松还可以理解为路径,达到自然的路径就是轻松。” “看一件事,不要过于严重,要轻松点。对待一场纷争,也尽量轻松。喜欢一个人,也轻松去喜欢。轻松对待自己,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往自己心上压过来。
轻松,是碰见了烦恼纠结,打个招呼就让他走,绝对不和他混在一起拉拉扯扯。轻松,是遇见了执着焦虑,见个面就让他走,绝对不留他过夜吃饭唱卡拉 OK。轻松,是不把自己绑起来扭送到每一段人与人的关系中,一直站在交织之外。
当轻松成为一种习惯,你就会体验到轻盈的愉悦。确切说那个也不叫愉悦,是因为挤压和逼仄走开了,自然就有一种类似愉悦的感受在。”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一场顿悟。
我们其实是有时间的,你不要以为我们到了三四十岁,到了五六十岁甚至更老,就不能顿悟了。我们要相信,我们都有属于自己顿悟的时间点。
只要我们进入这个希望自己醒觉的路上,就总有机缘会促使我们顿悟。也许,你会在经历一场人生灾难后顿悟、也许你会在经历一场苦苦的寻求后顿悟,不管你经历什么,最后一定是有一个什么机缘,促使你打开心扉,抹掉以前你自认为正确的那些观念,透过去,直接看到你心灵的本色。
你只要相信,你本来就是那么优秀,你本来就在自己家里不曾远离。放轻松,一切都会是你顿悟的机缘。”
————————
这位老人家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顿悟的思考之路。顿悟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境界,而是在我们的修行与生活中逐渐显现的一种状态。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时间去沉淀的过程。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忙碌奔波,被各种欲望和烦恼所困扰,却忘记了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顿悟就是要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归内心的本真。
它不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外在的修行就能轻易获得的,而是要我们放下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论的依赖,让身心自然放松,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饥来吃饭困来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的本质,被各种欲望和追求所驱使。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寻找着更多的东西,却忘记了珍惜当下的美好。顿悟就是要我们回归到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用心去体会每一顿饭的滋味,每一次睡眠的安宁。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们的内心常常被杂念和妄想所占据,很难真正地放下。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够逐渐学会放下。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专注于食物的味道,在睡觉的时候放松身心,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慢慢地,我们就能够培养出一种专注和宁静的心态,让自己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轻松也是顿悟的关键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过于紧张和刻意,总是把事情看得很严重。
这样不仅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焦虑,还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顿悟就是要我们学会轻松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过于纠结于得失和成败。我们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生活中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下对宗教和修道的饥渴迷乱。宗教和修道可以是我们寻找内心宁静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它们。我们要明白,真正的顿悟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悟,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去修行,比如阅读、冥想、运动等等,但我们不能把这些当成一种任务或者压力。我们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一场顿悟。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年龄,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都有机会在某个时刻顿悟。我们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机缘。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内心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愿意去挖掘,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顿悟之路。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顿悟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方向。让我们放下杂念,回归本真,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顿悟时刻。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1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