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来自深圳技师学院的两位“00后”教师——罗凯和陈新源,与一众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同台发表演讲,成为历届论坛最年轻的演讲者,更是首次登上论坛的青年技能人才代表。这是深圳对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更代表着深圳技能人才舞台无比广阔。
作为深圳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深圳技师学院近日又有新动作。作为第十五届深圳学术年会第388期的高端学术沙龙,11月25日,该校承办了“中国技能文化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学术沙龙,让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技能文化的时代内涵,广泛交流技能文化塑造、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解读、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
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国家和世界职业教育贡献“深技师方案”进行学术背书。
专家学者齐聚贡献技能型社会建设智慧
据了解,本次学术沙龙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指导,深圳技师学院、深圳市职业技能教育研究所、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技能型社会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南开大学工匠研究中心协办。其中,“技能型社会研究中心”为深圳技师学院牵头组建,致力于从多维度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和技能文化构建等方面的学术研究。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重点探讨了文化、社会与制度的关系,就建设技能型社会提出建议。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星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志群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于长江教授分别带来《中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型社会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工作的学习”方案》《技高人胆大——技能文化与创新精神》等主题演讲。
深圳技师学院校长邓元龙教授以《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分享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在点评环节,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沈清华呼吁重视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深圳北大企业家协会执行秘书长张永宏提倡广大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格塑造、职业素养的培育。
深圳市社科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学会处处长蔡燕娟表示,深圳技师学院作为主办方非常重视活动的举办。她提到,深圳技师学院技能型社会研究中心作为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扎根于深圳。“深圳技师学院立足深圳、服务全国、拥抱世界,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深圳技能文化培育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为此次高端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技师致力于传承发扬优秀技能文化
沙龙举行当天,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罗德超在致辞中还重点介绍了深圳技师学院在技能文化传承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努力。
“建校38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传承发扬优秀技能文化,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8万人。”罗德超表示,深圳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记大功单位称号。
罗德超还提到,学校特别重视科研工作,是省内唯一获批广东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依托单位的技工院校,也是深圳首家设立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技术院校,其中学校技能型社会研究中心获批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沙龙开幕前夕,上级有关领导到深圳技师学院调研指导,为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点赞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38年来的办学实践,为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案例。
作为主讲嘉宾,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星教授表示:“通过这次沙龙,让我们看到深圳技师学院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的办学制度,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希望学校可以从学术的角度去梳理一些经验,为我国其他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他希望,深圳技师学院能够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并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研究方面以及技能人才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作为观众,暨南大学中国史科研工作者陈凌菡也表示自己受益颇多,“在今天参会之前,我对技能社会的概念并不了解,但是沙龙结束后,让我更加理解了技能社会”。她提到,郭建如教授从文化社会制度的互动动态关系,讲解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过程,启发了她学会理解技能社会的文化内涵。
技能人才培养是建设技能型社会核心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技师学院校长邓元龙教授作为学术沙龙的嘉宾,以《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分享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引发与会嘉宾的深刻思考。
邓元龙提到,中国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全社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他表示,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一样的观点:一是以“教”为中心,认为教育包括职业教育要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不应当以满足产业为核心追求;二是以“产”为中心,认为职业教育以产业和企业的技能需求为培育目标,进行“有效技能供给”。而深圳技师学院紧密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办专业,课程建在岗位上、专业建在产业上,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基本办学制度,合作企业有343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8家、行业头部企业29家。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邓元龙表示,为满足深圳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探索构建“五引进+五共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五引进”即引进企业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真实项目、技术专家、优秀文化。“五共建”即共建专业集群,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共建人才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建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大纲教材;共建师资队伍,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共建校园文化,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邓元龙也有自己新的思考。他提到,技能人才培养要实现“知识+技能”双向赋能。“我们要适当加强学生知识学习和储备,提升学生适应职业变迁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要强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他还提出,要培养学生专业交叉、岗位复合能力。学校正在创新开展“微专业”“特色班”等培养模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技能,增强学生专业延展性和岗位适应能力。
近几年,深圳技师学院在高水平的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学子代表我国连续参加了4届世界技能大赛,勇夺2金2银2铜3优胜奖,参加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共摘取8金2银1铜1优胜奖。高水平技能竞赛获奖,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成效,也直接体现了深圳技师学院拥有可以培养出世界拔尖技能人才的办学水平。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技师学院将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大力弘扬技能文化,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世界一流高技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国家和世界职业教育贡献更多“深技师智慧和力量”。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1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