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伊壁鸠鲁
有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提笔了,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想的太多。很多时候,看到今日头条上的新闻,心里多了些许酸楚,更多了些许莫名。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是的,谁也无法他人的苦难与言不由衷,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没穷过就别说何不食肉糜,没苦过就别说给生活加点甜。这段话出自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是我非常推崇的“完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二个半“完人”的说法,这二个半“完人”分别是孔子、王守仁(王阳明)、曾国藩。想必大家对于这三人, 已是烂熟于心了。但我今天的主题并非是讲述“完人”的历史,而是讲述生命的故事,讲述苦与善的故事。
想必大家还回味在郭有才的《诺言》这首歌曲当中,起初,我只是单纯的觉得他是网红而已,也仅此而已。而当我从朋友处听到了他的身世,便开始对他多了几份佩服和赞赏。草根网红歌手郭有才最近备受瞩目,却经历了一段相当不幸的人生。在他10岁时,母亲离世;随后被父亲抛弃,从小便生活在亲戚家中。因为母亲去世,十岁的郭有才开始在姥姥家生活,父亲努力重建家庭。在13岁那年,郭有才开始他的第一次工作经历,由于未成年,他选择了当修电车学徒。到了15岁,他开始在洗浴中心前台工作,负责值班,并且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年仅13岁便踏入社会大潮,一般而言,这个年龄的孩子们都在求学途中奋进,而郭有才却已经开始体验社会的辛酸。或许他唱的不是歌,而是人世间所有的苦与善吧。
鲁迅在《华盖集》里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谁为弱者,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们都是弱者。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绘了一个鲜活的形象——阿Q,他以其欺软怕硬的特点深入人心。面对赵太爷的威严和压迫,阿Q只能唯唯诺诺,表现出无奈和顺从。然而,当他面对未庄的居民们的嘲笑和捉弄时,他却展现出自轻自贱的姿态,以此来保护自己那敏感而脆弱的自尊。但令人惊讶的是,一旦遇到比他还要瘦弱的小D,阿Q瞬间就变得强硬起来,他会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展现出一种欺软的行为模式。而当他看到独自一人的小尼姑时,他更是利用这个机会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表现出一种自大的态度。阿Q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面貌。
是的,我们何尝不是鲁迅笔下的阿Q了,社会又何尝不是冷暖自知了。自从疫情结束以后,每个人的生活,多少都有些不容易,或许生活本应该就是不容易的。我记得《官策》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如纸应有不屈之心,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所以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从容的一跃而下,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很多时候,我也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生命会如此的脆弱?难道,人活着就是来受罪的吗?显然不是,人活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改变自己,赋予意义和造福社会。这如同哲学里三个经典的问题一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哪里?是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这三个问题,也在为这个问题而给出我们自己不同的答案。
近日,山西太原市发生的连续跳桥引发巨大的关注。太原这座城市,其实印象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城市,突然上热搜,算不算是好事呢?据统计,一周内从南到北几乎平均下来每天发生1人跳桥事故,10天时间已经发生12连跳。当这些悲剧被汇集在一起,就产生了巨大的舆论争议,让山西这座城市背负上沉重的罪责。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焦虑迷茫是正常的,这就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吧!你不困在这里面,就要困在那里面。有的人是困在这个疾病之中,有的人是困在贫穷之中,有的人是困在繁忙的工作里面,困在空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是呀,每个人都在作茧自缚,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囚笼里,只过不有的人走出来了,有的人却找不到出口,选择了一了百了。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也没有什么比死了更解脱。是的,所以才会有: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了。作为一名80后,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无疑是沉重的,也是无人能理解的。油盐柴米和人情世故,在我看完电影《背靠背、脸对脸》之后,越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个名利场,有钱的能进来,没钱的出不去,有名的能进来,无名的难入座。电影《背靠背、脸对脸》一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便开始了。王双立当了三年的代馆长,在测验中,王双立认为自己可以转正,于是投了自己一票,而且还是明着投。也许是上面认为王双立这种行为不够谦逊,还有在招聘工作中对冷局安排的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有别的考虑,把副乡长马福生调来当馆长,王双立还是当副馆长。一个是在文化馆摸爬滚打多年还当了三年代馆长的王双立,一个是空降的正馆长,两个人一开始的接触便充满火药味。马福生从乡里调到城里工作,上面问他有什么要求,马福生带着两个孩子上学,说是需要一套宽敞一点的房子,王双立马上想到李会计的房子。...................!
经典的电影和经典的书籍一样,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虽然已经过去27年,但是这部电影依然洞悉人心。这部电影值得品味的地方实在太多,比如在王双立与马福生、小阎斗争的时候,还埋藏了许副局与冷局的斗争,后来冷局还被小阎倒打一耙。还有李会计,看起来是王双立的忠粉,但是却复印了历任局的签批的账单,并拿给新任的阎馆长看。这种值得细细玩味的情节,在影片中有太多太多。
是的,为什么我的标题写的是:一跃而下背后的世事无常,而文中却只提了一段太原的新闻了,当我开始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写的不是一跃而下,而是世事无常。所以,我用了一些篇幅来写世事无常,无论是郭有才的身世值得我们思考,还是太原连续跳桥事件值得反思。在这个既有很重的人情却透着很轻的人情味的社会里,我们的目光,放在哪里,都会显得不是那么的自然和和谐。是的,特别是当我们一无是处,一无所有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没有发言权的时候,总是会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每个人的苦,都在心里,而社会让我们吃的苦,却在“名”上,在利“上,在”权“上,在《背靠背 脸对脸》的电影里。
面对一跃而下的生命,我默默地打量着这个社会,突然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社会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会去思考:思考为什么人的欲望有那么多,做个无欲无求的人不好吗?当下所谓的内卷,其实就是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我非常喜欢《滚滚长江东逝水》里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经常写这段歌词,也把这段歌词写好后挂起来,当我处在低谷的时候,我看看,当我处在高光的时候,我也看看,当我迷茫的时候,我还看看。每看一次都有一次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或许,人生的真谛在于这文字之间,也在方寸之间,更在无欲无求之间吧。
最后我想用苏东坡先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来结束今天的话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希望每个人都好好活着,都能够开心、快乐、健康的活着,都能够像东坡先生一样,泰然处之!
发布者:雷一鸣,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1224/12458/